高原山地气象研究

山东援青人才周磊:我在雪域高原“干农牧”

 

目前,项目已完成项目投资1200余万元,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,年实现销售收入1.2亿元,带动当地就业16人,改善了海北州现有畜牧发展模式。2021年6月份,招引公司成功完成海北州第一笔价值200万元进出口订单,填补海北州进出口产业空白,促进海北州有机、绿色、生态畜牧产业健康发展。

产业援建是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方面,也是海北州农牧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。

从2019年到2022年的三年时间,他累计组织山东专家团队赴海北州开展专题调研和知识讲座活动2次,举办“山东援青农牧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”2期,“海北州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培训班”1次、“海北州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培训班”1次,“畜牧兽医实用技术专题线上培训”4次,累计推广各类实用先进技术30余项,发放各类培训资料3000余份,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120余人次,培训农牧技术人员达2000余人次,为牧民群众增加经济收入2600多万元。通过不断加强实用技术培训,极大提高了海北州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,为促进海北州农牧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。

在周磊的日记本里有这样一句话,“高山不语,自是巍峨;蓝天不言,自是高远,大美青海是我钟情的热土,留在高原的足迹是我永不磨灭的记忆”。他说,“作为一名农牧干部,就是要为农牧业发展奋斗,为农牧民服务”。三年多的援青时光,周磊踏遍了青海湖畔和祁连山的山山水水,走遍了雪域高原的草场和帐篷,他用真心热情诠释着一名援青干部的奋斗历程。生性乐观的周磊对未来也仍旧充满信心,他将在雪域高原上继续谱写自己的援青故事,为山东援青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下,周磊通过微信、电话、视频等形式积极为农户解决难题,让牧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技术支持。

攻坚克难,产业招商终见成效

海北州农牧产业的发展,科技支撑同样是短板。周磊所在的示范园,进行农牧科技试验攻关,加强科技引领示范是重要的职责任务。他投身于牦牛、藏羊的选育和提质增效,开展新技术研究、试验示范、推广应用等工作,因为科研业绩突出,他本人也入选为青海省科技特派员。

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 程文琪 通讯员 高登 报道

目前,通过周磊的努力,海北州不断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、行业协会、农牧企业的对接交流,吸引更多的科研院所和人才聚集,极大推动了海北州农牧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,有效促进了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周磊想把山东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海北草原,为此,他积极开展起对农牧民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工作,创新培训方式,丰富培训内容,注重业务技能、实际操作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培训。

先后下基层、搞调研、解实情,解牧民所需、急牧民所急,先后累计到过基层牧区共13个乡镇和70余个村庄、100多个牧民合作社,帮助解决农牧民困难技术问题20余个,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。每到一处,他都会深入了解牧民生产生活需求,坚持进行手把手地技术指导,积极推动原有分散饲养方式向规模化饲养转型,实施分群饲养管理,科学掌握放牧和补饲时间,做好防疫消毒工作,保障牛羊健康生产。

每次调研回来,周磊会拿着厚厚的几个笔记本,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逐一整理发现的问题。周磊告诉记者,“可怕的不是出现了问题,而是发现不了问题,我们面对存在的问题,不能视而不见,总能找到破解的方案。”一丝不苟,循序渐进,不急不躁,稳扎稳打,周磊沉稳严谨的工作风格,仿佛给同事们打了一针定心剂。

周磊:1982年出生,山东临沂人,临沂市畜牧发展促进中心,动物疫情应急处置科科长,高级兽医师,山东省第四批、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。2019年7月,周磊接受中组部选派,来到海北藏族自治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,担任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至今,同时也是对口支援青海省的7省市中现有唯一的一名农牧技术人才。

海北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,这里地形地貌复杂,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,年平均气温只有1.5℃左右。由于地处高原、高寒缺氧,经济基础相对落后,畜牧业发展也相对滞后。

2019年7月,周磊响应中组部号召,成为了一名援青人才,他挥别依依不舍的父母妻子与孩子,沿黄河溯流而上,跨越两千公里,从齐鲁大地来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,在巍巍高原上书写自己的援青故事。